- · 微计算机信息版面费是多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投稿方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杂志社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编辑部[10/30]
新知|人类和细菌到底谁的智商高? 我想说: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可以被称为“吃货”,它什么都吃:既吃革兰氏阳性菌,又吃革兰氏阴性菌,还吃真菌,最后可以把一个细菌的细胞完全“打爆”。
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可以被称为“吃货”,它什么都吃:既吃革兰氏阳性菌,又吃革兰氏阴性菌,还吃真菌,最后可以把一个细菌的细胞完全“打爆”。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细菌,获得或者说研究清楚它用什么样的化合物来杀死别的细菌。这样的化合物就是未来的抗生素。
大家也可以看到,近年来诺贝尔奖连续授予给真核生物的感知现象:2019年授予了3位发现感知氧气和低氧机制的科学家,2021年授予了感知温度和触觉机制的发现者。
认识“自我”和“非我”的感知过程,是感染与免疫的核心科学问题
钱韦
第二,受体组氨酸激酶被磷酸化以后,它的磷酸化半衰期特别短。我实验室曾经研究过一个蛋白,它的半衰期是多长时间呢?是10秒钟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要检测它的信号,可能第5秒的时候看不到信号,第10秒的时候信号已经没了。所以只能用分子生物学里面最灵敏的方法,也就是同位素标记法来标记磷酸基团,这样才能看到激酶的信号。因此,我们实验室的同位素用量超过微生物所所有同位素用量的2/3。每天我实验室的同学从同位素实验室走出来,大家都戏称自己疲惫的模样是被同位素“照”的。当然我们用的同位素其实是很安全的。
感知气体:细菌闻到乙烯的味道
我们已经知道,一个环境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变成病原微生物是因为感知,那么,我们能不能发展新型的化合物来控制细菌的智商,迷惑它、干扰它,让它知道自己现在还是生活在环境里面,不要去对人或者植物产生伤害。那么,这样的化合物毫无疑问就会变成创新性的抗生素。正是因为这样,我实验室现在除了研究细菌和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外,还在研究细菌怎么和其他细菌相互作用。
可能大家会问,今天做这个研究有什么用呢?这个研究太重要了。大家都知道,病原细菌是非常重要的、导致人类患病和死亡的病原微生物,但1928年青霉素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。在1949年以前,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35岁左右。青霉素和抗生素的发现使我们的寿命平均提升了24岁,这是微生物这门学科给人类的巨大贡献。
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:人是万物之灵,是真核生物乃至细胞生物的最高进化形式。作为一种原始的单细胞生物,细菌何德何能敢和人类比拼智商?
智商中最重要的,就是感知外界环境和认识自己,一切生物都要以此为生存的首要前提。大家都知道,在人类、植物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免疫过程当中,一旦人类或植物的免疫系统正确认识到了病原微生物,它就可以非常好地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免疫反应太弱了和太强了都不是什么好事。
地球是一个“微生物的地球”,我们对细菌的认识才刚刚开始
还有咖啡。咖啡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物碱,它主要是对付昆虫的,很多昆虫吃了咖啡、摄入咖啡因后就会死掉。但是人类进化出代谢咖啡因的代谢系统还有受体,所以人喝了咖啡之后非常舒服。可是细菌也能感知咖啡因的存在,我们研究的一个受体就能直接结合咖啡因。所以当一杯咖啡喝进去的时候,我们还没激动起来,肠道内的细菌就会知道:我的主人今天刚刚喝了一杯卡布奇诺。
那是不是也有低智商的细菌呢?有的。我想告诉大家,低智商的细菌对人类造成了最大的危害,它们往往都是病原微生物。以支原体为例,支原体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,它的智商是多少呢?它并不编码双组分信号系统,所以智商是0。人要是被这些病原细菌感染的话,肯定会产生症状的。
主题: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讲坛格致论道第77期
刚才提到的都是一些化合物,那么,细菌能不能像人一样感知到气体的存在呢?答案显然是一样的。大家都吃过香蕉,很多香蕉买回来的时候是绿色的,放上一段时间、捂一捂就变成黄色的,熟了。因为植物激素乙烯能促进植物的成熟和衰老,那么,乙烯能不能被细菌感知呢?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叫BerK的受体组氨酸激酶,它的的确确会感知到乙烯的存在,感知到以后,细菌也能知道自己生活在植物体内,它就要启动独立因子的表达,消化植物的细胞壁,以此对抗寄主对它的伤害。
此外,它也是用于工业发酵的微生物之一,大众工业产品黄原胶就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而成的。大家可能觉得黄原胶也很陌生,但各位每天都要接触:如果你在脸上擦化妆品、贴面膜,如果你喝酸奶或者吃冰激凌,这些产品里都有黄原胶。不信可以看看食品的配方表,它是非常好的稳定剂和增稠剂。
文章来源:《微计算机信息》 网址: http://www.wjsjxx.cn/zonghexinwen/2022/0714/6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