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微计算机信息版面费是多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投稿方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杂志社[10/30]
- · 《微计算机信息》编辑部[10/30]
人类和细菌到底谁的智商高?我想说:I服了YOU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还有什么是细菌不能感知的?除了我所在的实验室,世界上很多研究细菌感知的实验室都揭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:凡是人能感知的信号细菌都能感知,
还有什么是细菌不能感知的?除了我所在的实验室,世界上很多研究细菌感知的实验室都揭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:凡是人能感知的信号细菌都能感知,人感知不了的信号细菌还是能感知,包括各种各样的元素、化合物、生物大分子、水、湿度、温度、压力、触觉等。细菌太厉害了。
细菌,特别是病原细菌,在感染人的时候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都是通过群体进行感染的。所以细菌一定要感知到底是自己“一个人”在战斗,还是“一伙人”在攻击寄主。我们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叫RpfC的组氨酸激酶,能够感知细菌自身分泌的某种脂肪酸信号。这样细菌就能知道:现在是一大伙人在进攻人类,不要怕,冲吧!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现象。
我们实验室主要研究一种植物病原细菌,它的名字叫野油菜黄单胞菌。可能大家第一次听说这个细菌,但实际上大家都很熟悉。作为植物的病原细菌,它主要导致十字花科植物患黑腐病。以白菜为例,如果白菜叶子上产生那种干而黑的病斑,就是由这种细菌导致的。
作为真核生物,人用什么办法感知信号刺激呢?用细胞上的受体。大家都很爱吃川菜,当我们吃到辣椒的时候会觉得非常“巴适”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受体感知到了辣味的刺激,这是真核生物的故事。那作为一个单细胞的原核生物,细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呢?答案是一样的,其实也是通过受体。
以吃铁为例,没有铁是不行的:人类缺铁就会贫血,细菌也是这样,没有铁就不能生存。但是铁太多也会对细胞产生毒害。因此吃多了就不能再吃,如果不够就要去找铁。我们研究发现,细菌的细胞膜上有一种叫VgrS的受体组氨酸激酶,当细菌生活在植物体内,环境缺铁的时候它就会启动:我现在要吃很多很多的铁。但是铁吃多了,在细胞里蓄积得太多,又会有另一个受体感知到铁浓度太高,这个细菌就会停止吃铁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细菌比人更克制。
大家都知道,生活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我们在南方吃的东西和在北方吃的东西,你要适应这种食物的转变。那么对于一个病原微生物,它生活在环境里和生活在寄主中是完全不一样的:生活在环境里面,它往往能游动,与世无争。这样的细菌不分泌独立因子,不会对寄主细胞造成伤害。但是进入寄主体内后,它一定要对付寄主。我们发现一个名为RavS的受体组氨酸激酶在控制细菌生存方式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:它感知到了细菌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信号,这样细菌就会迅速从和平走向战争。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过程。
大家都知道,对于细菌来说,人实际上是最好的一种培养基,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人有免疫系统,会对细菌进行攻击。人要攻击细菌的时候,细菌一定会感知免疫反应,为了生存,它也会对人类或者植物发起进攻。这就是一个细菌“由好变坏”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感知到外界信号的不利刺激。
细菌生活在环境里,与世无争;生活在寄主中,一定要对付寄主
嘉宾:钱韦(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)
第二,受体组氨酸激酶被磷酸化以后,它的磷酸化半衰期特别短。我实验室曾经研究过一个蛋白,它的半衰期是多长时间呢?是10秒钟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要检测它的信号,可能第5秒的时候看不到信号,第10秒的时候信号已经没了。所以只能用分子生物学里面最灵敏的方法,也就是同位素标记法来标记磷酸基团,这样才能看到激酶的信号。因此,我们实验室的同位素用量超过微生物所所有同位素用量的2/3。每天我实验室的同学从同位素实验室走出来,大家都戏称自己疲惫的模样是被同位素“照”的。当然我们用的同位素其实是很安全的。
大家都知道,要研究组氨酸激酶的功能,一定要把这个蛋白在体外表达出来,在体外研究它的酶活性,这个过程就是生物化学的研究。可是,研究组氨酸激酶有两个很困难的地方:第一,它是一个跨膜蛋白,是有跨膜区的。如果你是一个博士研究生,导师跟你说:我分配一个有跨膜区蛋白的蛋白给你研究,我建议你马上就跑(笑)。为什么呢?难度太大。大部分情况下,表达蛋白的时候是要去除跨膜区的。可是对于一个受体而言,去除了跨膜区就意味着去除了信号感知的区域。我们经常说一个笑话,就像排演《王子复仇记》一样:哈姆雷特还留着,奥菲利亚被你弄走了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。
文章来源:《微计算机信息》 网址: http://www.wjsjxx.cn/zonghexinwen/2022/0713/611.html